”一个是阆苑(làngyuàn)仙葩,一个是美玉无瑕,若说没奇缘,今生偏又遇着他,若说有奇缘,如何心事终虚化,一个枉自嗟呀,一个空劳牵挂,一个是水中月,一个是镜中花,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,怎经(禁)得秋流到冬,春流到夏”——《枉凝眉》

    曹雪芹在第五回中所作的曲,每當讀到此處,總不禁為最後寶玉黛玉二人的命運唏噓不已。從一開始,就註定了這結局。

    說實話,我一開始讀紅樓夢,是被廣為傳頌的“淒美愛情故事”所吸引,想去“致鬱”一下。加上名聲之大,“四大名著”,之後也多了一個可吹噓的東西不是嘛?

    但我遠遠低估了這個故事的美麗與悲傷。第一回所介紹的背景令我心魂震顫:除去眾人皆知的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” 這經典的作者自語,寶玉和黛玉的前世奇緣也令我沉淪——寶玉是女媧補天所剩下的一塊通靈寶石,因而先天就是“廢料”,所以自怨自愧,日夜悲哀,終究遇見兩個神仙,聽聞人間樂趣,心神蕩漾,“

一僧一道告诫灵性已通凡心正炽的灵石:“凡间之事,美中不足,好事多磨,乐极悲生,人非物换,到头一梦,

万境归空,你还去吗? ”顽石曰:我要去。”  而林黛玉呢?“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,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,十分娇娜可爱,遂日以甘露灌溉,‘这绛珠草’始得久延岁月。后来既受天地精华,复得甘露滋养,遂脱了草木之胎,幻化人形,仅仅修成女体,终日游于‘离恨天’外,饥餐‘秘情果’,渴饮‘灌愁水’。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,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,常说:‘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,我并无此水可还;他若下世为人,我也同去走一遭,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,也还得过了!” 到這裡,我已被這樣夢幻的前世奇緣所深深打動,真不愧是一場美麗而殘酷的“夢”,聯想到最後林黛玉之後“近来我只觉心酸,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,心里只管酸痛,眼泪却不多。”原來是眼淚要還淨了,終究要離開。但這跟我們是何等的相似!隨著年齡的增長,心酸的事情愈發的多,而眼淚卻少了。 在最後 第九十八回: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中,

 

“此阴司泉路,你寿未终,何故至此?”

“适闻有一故人已死,遂寻访至此,不觉迷途。”

“故人是谁?”

“姑苏林黛玉。”

黛玉死後,一家人瞞著寶玉,怕他受刺激。

寶釵卻深知寶玉之病實因黛玉而起,失玉次之,故趁勢說明,使其一痛決絕,神魂歸一,庶可療治,就直接告訴寶玉了。

寶玉一著急,就暈了,到了黃泉路上了,遇到陰司鬼判,就問了這麼幾句話。

初次讀到這段話時,沒有太大的感覺,後來重讀時,忽然就發現這句話簡直太沉痛了。

如此這樣,出生地加上姓氏再加上名字的叫法,太傷人了。

因為:整部紅樓,寶玉沒有連名帶姓地當面稱呼過林黛玉。

初次見面,寶玉問妹妹尊名,又問表字,黛玉說無字,寶玉便送了黛玉一個表字顰顰,還一本正經地說了出典:《古今人物通考》上說:西方有石名黛,可代畫眉之墨。況這妹妹眉尖若蹙,用取這兩個字豈不甚美?” 相識日長了,日常稱呼都是妹妹好妹妹,一惹黛玉生氣,就說上千百句的好妹妹來哄。

還有,化解矛盾時,當著林黛玉的面用尊稱姑娘噯!當初姑娘來了,那不是我陪著玩笑?憑我心愛的,姑娘要,就拿去;我愛吃的,聽見姑娘也愛吃,連忙收拾的乾乾淨淨收著,等了姑娘到來。一個桌子上吃飯,一個床兒上睡覺。丫頭們想不到的,我怕姑娘生氣,替丫頭們都想到……”也是很有情趣。

一個人獨自想著黛玉時就用顰兒椿齡畫薔癡及局外一章,寶玉看到齡官哪簪子寫字,下雨了也不曉得。寶玉心中想道:難道這也是個癡丫頭,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!’” 想到一些奇怪的事,也會用林妹妹。比如第二十八回看到寶釵雪白一段酥臂,就暗暗想到: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,或者還可以摸一摸……” 有時也稱林姑娘,此時一般是比較敬重的場合或者面對侍婢。比如: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?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,我早和他生分了。

可面對陰司鬼判時,所有的柔情蜜意,親熱溫存都沒有了。要想查到故人的名簿,必須提供準確的資訊。所以,是出生地姑蘇加上姓名林黛玉,這樣才便於尋訪查找。

姑蘇林黛玉,此句一出,寶玉可能自己都已經明白了,林妹妹確實已經香消玉殞,不在人世了,從小一起長大,耳鬢廝磨,最瞭解自己,也是自己最愛的那個人已經去了。

香魂一縷隨風散,愁緒三更入夢遙!

自己就算是千般追尋,萬般尋找,也是找不到了:

上窮碧落下黃泉,兩處茫茫皆不見。

有人說,晴雯死的時候,寶玉寫了精采絕豔的《芙蓉女兒耒》。黛玉死後,寶玉為黛玉寫的祭文會更加麗句清詞、超越古今、情深義重,無以復加。可惜後四十回是續書,所以寫不出,真是遺憾。

晴雯再好,只是一個婢女,可以寵可以愛,但很難相互瞭解;而黛玉在他眼裡,是妻子,是一起長大的情分,彼此分享秘密的知己,是一句你放心定下的情緣。

而今黛玉黃泉路遠,生死兩隔。

今生尚且如此,不敢寄希望於來生。

只怕來生緣更淺,今生尚且如此。

就這麼永遠地失去了。

想到納蘭性德的《浣溪沙》:

誰念西風獨自涼,蕭蕭黃葉閉疏窗,沉思往事立殘陽。

被酒莫驚春睡重,賭書消得潑茶香,當時只道是尋常。

當時讀只覺得感動,還年輕,還不明白,什麼叫作尋常

尋常就是,你覺得平平常常的場景,有溫馨,有恬淡,有閒適,有從容,可是有一天潮水來潮水去,日升月落,就沒有了。

芳草依舊,樓臺依舊,物是人非事事休。  

 

除了寶玉黛玉之間,整本書中很多女性角色都刻畫的非常生動,同時和寶玉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。比如寶釵,令黛玉都嫉妒“何有金玉良緣之說”,寶釵熟識人情,聰明練達,但也是過於明白事理,所以不敢違背家裡安排,寶玉也沒有真正“愛”她,只是“敬”她。還有王熙鳳“機關算計太聰明,反誤了卿卿姓名”·······可能如同曹雪芹自己在第一回所說“今风尘碌碌,一事无成,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,一一细考较去,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,我堂堂须眉,诚不若彼裙钗。我实愧则有余,悔又无益,大无可如何之日也!当此日,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,饫甘餍肥之日,背父兄教育之恩,负师友规训之德,以致今日一技无成,半生潦倒之罪,编述一集,以告天下。知我之负罪固多,然闺阁中历历有人,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,一并使其泯灭也。所以蓬牖茅椽,绳床瓦灶,并不足妨我襟怀。况那晨风夕月,阶柳庭花,更觉得润人笔墨。我虽不学无文,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,亦可使闺阁昭传,复可破一时之闷,醒同人之目,不亦宜乎?”

    人生幾何,紅樓一夢,为官的,家业凋零;富贵的,金银散尽;有恩的,死里逃生;无情的,分明报应。欠命的,命已还;欠泪的,泪已尽。冤冤相报实非轻,分离聚合皆前定。欲知命短问前生,老来富贵也真侥幸。看破的,遁入空门;痴迷的,枉送了性命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!

One Reply to “當時只道是尋常——淺讀《紅樓夢》片段有感”

  1. Thanks for the article, how can I make is so that I receive an alert email every time there is a new article? Siana Der Arber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